山東煙臺市人民政府3日在京舉行煙臺中韓產業園新聞發布會。此前,中韓自貿協定在韓國首爾正式簽署,煙臺中韓產業園成為中韓兩國重點推進的產業園區,既為煙臺與韓國全面深化經貿交流合作提供了重大機遇,也使煙臺成為越來越多韓國企業進入中國13億人口大市場的橋頭堡。
地位:“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
煙臺中韓產業園是中國實施海洋戰略的重點開發區域、“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平臺和中韓自貿協定確定的重點合作園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中韓產業園花落煙臺,不僅因煙臺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和中韓貿易、交流橋頭堡的戰略地位,更得力于從國家到地方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以及煙臺與韓國交往二十多年來的友好關系。
煙臺位于環太平洋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圈的交匯處,是中國三大經濟圈之一的環渤海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也是中國最具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城市之一。隨著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通道的順利開通和中韓鐵路輪渡項目的加快推進,煙臺已成為促進兩國互聯互通、銜接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與韓國“歐亞倡議”構想的重要節點城市。
目前,韓國元素已成為煙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最大特色。韓國是煙臺第一貿易伙伴、第一進口來源國、第一外資來源國。2014年,煙臺對韓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達109.7億美元,占中韓貿易額的1/27;韓國企業在煙臺投資2億美元,占韓國企業對華投資的1/20。煙臺四成進出口企業與韓國往來。約5萬韓國人在煙臺工作、生活,而煙臺在韓國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也達3萬多人。
規劃:“兩國雙園”合作模式先行者
煙臺中韓產業園建設全面啟動始自2014年7月。當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煙臺是隨同出訪的中方唯一城市。
目前,園區各項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并將與韓國中央政府重點推進的新萬金園區探索開展“兩國雙園”合作模式,致力于建設成為中韓自貿區產業合作示范區。
園區位于煙臺市開發區、高新區兩部分,規劃總面積349平方公里,建設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新興產業共生區、臨港經濟區。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及節能環保、電子信息、海洋、物流、商貿、金融、電子商務、文化、醫療、養老11個行業。
煙臺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努力把煙臺打造成韓國企業投資中國的最佳目的地,韓國商品進軍中國市場的最大集散地,韓國醫療、美容等優勢產業國際轉移的最優承接地。”
機遇:煙臺成韓企進入中國橋頭堡
時下,煙臺開始緊鑼密鼓地筑巢引鳳,迎接中韓產業園即將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2日,煙臺市商務局、海關等多部門制定、發布了系列優惠政策,支持中韓合作相關產業發展,為中韓兩國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提供便捷通道。
煙臺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將建立統一的認證體系,簡化報稅入庫手續,減輕煙臺中韓產業園區企業負擔,提高通關效率。煙臺市外事部門將按照國家規定,在簽證辦理時提供最大便利,確保進駐中韓產業園項目的企業員工和邀請的外籍人員能順利來華。煙臺市財政局還設立了專門的中韓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助力中韓產業園區建設。
作為距離韓國最近的交通樞紐城市,從煙臺乘機1小時就可飛抵韓國,剛剛啟用的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每周有124架次航班往返韓國,煙臺港每周也有13班次船舶往返韓國。隨著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生效,煙臺將成為越來越多韓國企業進入中國13億人口大市場的橋頭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