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低碳日即將到來以及廣東碳市場年度履約臨近之際,6月10日,筆者從廣東碳交易平臺——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簡稱廣碳所)主辦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廣東碳交易信息發布會”上獲悉,經過近兩年的運作,廣東已成為中國第一大,繼歐盟、韓國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碳市場,一、二級市場的累計碳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在國內各試點中遙遙領先。當天,國內首宗互換型碳交易亦在現場產生,其中交易方之一為第一家參與中國碳市場交易的外商獨資企業。
粵碳市場
累計成交額占全國近半
筆者在現場了解到,首宗碳交易互換協議簽約雙方為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與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這也是國內首筆互換交易和迄今為止成交量最大的定制結構交易,不僅包括了配額、減排量資產的交易,也包含了非標期權的構思。
也就是說,與以往人們提到的碳交易主要為控排企業的配額交易,或者非控排企業項目的CCER交易這些單向交易不同,此次互換交易為殼牌根據華能公司的履約需求,定制的一種結合配額和CCER等種類的交易產品,同時華能也出讓一部分配額給殼牌,交換對方的CCER等碳資產(注:CCER指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
廣碳所專家表示,這是在滿足國家和廣東省合規性的前提下,在促進碳市場健康發展、豐富交易類型上進行的有益嘗試。“而廣東作為全國最大的試點碳市場以及首個允許外資企業進入的碳市場,也是促成這筆創新型交易能夠達成的原因。”
交易類型、主體的不斷創新折射出廣東碳市場的蓬勃發展。
截至6月10日,受省發改委委托,廣碳所共舉行了9次有償配額競價發放(一級市場交易),共有181家控排企業、8家新建項目企業以及4家機構投資者參與了配額競價發放。二級市場交易方面,共有57家控排企業、13家機構投資者和39名個人投資者參與。
目前,廣碳所場內一、二級市場累計成交配額1667.9萬噸,總成交金額8.56億元,分別約占全國7個碳市場總和的38.7%和49.8%。
除了配額交易,作為補充機制允許用來抵銷部分配額的CCER,其交易也在今年在廣東率先起步。
今年3月9日,廣碳所順利完成國內第一單共20萬噸的CCER線上交易。截至目前,征集到有意愿在廣東碳市場交易的各階段CCER項目共52個,總減排量約1008萬噸,對合規的儲備項目進行重點撮合,累計完成CCER交易84.3萬噸。
碳配額
可抵押融資用于減排改造
碳金融創新是推進碳交易市場發展的重要手段,優化碳資產配置的重要途徑。
省政府在去年頒布的《廣東省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中明確提出,鼓勵金融機構探索開展碳排放交易產品的融資服務,為納入配額管理的單位提供與節能減碳項目相關的融資支持。
筆者在發布會現場獲悉,在省主管部門的支持和相關銀行的配合下,廣碳所根據市場需求,推出了碳排放配額抵押融資和碳交易法人賬戶透支兩個碳金融產品。
其中,碳排放配額抵押融資是將碳排放配額作為抵押物以實現融資,抵押融資所獲款項既可用于碳交易市場的購買,也可以投入到企業自身的節能減排改造中。“因此,碳排放配額抵押融資業務不僅為控排企業參與碳交易增加了融資渠道,并可將短期內閑置的碳配額有效盤活,所獲資金可以循環投資于企業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節能減排改造。”
“碳信用卡”
可短期融資預購碳配額
此外,“碳交易法人賬戶透支產品”是指獲得銀行授信的控排企業,在銀行約定的賬戶、額度和期限內以透支的形式取得短期融資,以進行碳排放權交易,目前法人透支業務僅適用于人民幣。廣碳所專家表示,“此產品相當于控排企業的‘碳信用卡’,用于繳納一級市場拍賣資金及進行二級市場交易的資金安排,透支額度有效期一年,額度可循環使用”。
“控排企業如果預判碳價上漲,通過及時透支賬戶進行短期融資,可以避免錯過逢低吸納的時機。”廣碳所專家舉例稱,如某控排企業需要購買1萬噸配額履約,短期資金未能支持一次性購買,假設當時一級市場首次拍賣配額價格為30元/噸,控排企業選擇法人賬戶透支30萬元,假定年利率6%,3個月到期償還本息304500元。而下次拍賣價格已經漲至40元/噸,企業就因為通過透支提前購買了配額從而節省了95500元。
廣碳所總裁靳國良透露,將在主管部門指導下,繼續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研發推出更多的碳金融產品為控排企業服務,包括了碳排放配額/CCER互換交易、碳經紀托管業務、碳交易配額回購和碳中遠期合約等。
數讀廣東碳市場
3月9日,廣碳所順利完成國內第一單共20萬噸的CCER線上交易。截至目前,征集到有意愿在廣東碳市場交易的各階段CCER項目共52個,總減排量約1008萬噸,對合規的儲備項目進行重點撮合,累計完成CCER交易84.3萬噸。
截至6月10日,受省發改委委托,廣碳所共舉行了9次有償配額競價發放(一級市場交易),共有181家控排企業、8家新建項目企業以及4家機構投資者參與了配額競價發放。二級市場交易方面,共有57家控排企業、13家機構投資者和39名個人投資者參與。
目前,廣碳所場內一、二級市場累計成交配額1667.9萬噸,總成交金額8.56億元,分別約占全國7個碳市場總和的38.7%和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