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重點
光伏產業:通過珈偉引進合作美國常綠公司500MW直拉多晶硅片、電池片及組件項目,切入國際市場競爭;積極支持日新科技建設BIPV光電建筑一體化項目;支持珈偉建設3000噸/年高質量冶金級硅(UMG-Si)生產和1500噸/年單晶硅生產線。
風電產業:支持國測諾德的融資或重組計劃;支持凌久高科風電電控系統項目;積極引進日本三菱重工、美國Dewind、德國富蘭德等知名風機企業建設全球風能生產與研發中心,以及德國Renk齒輪箱、保定中能葉片等項目,帶動配套企業的發展;關注風電大型化、海上發展的趨勢,積極進行技術儲備和市場拓展。
核動力基地:以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抓住中廣核集團建設湖北核電有限公司武漢基地的機遇,重點發展核動力運行技術開發、支持服務和人才培養,建設我國核動力運行技術研究和服務基地;支持武鍋、武重等企業形成核電裝備配套能力。
裝備制造:抓住國家建設特高壓輸變電重點工程的重大市場機遇,加速現有特高壓成套輸變電設備技術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做好智能電網、超導電網的技術研發和產業跟蹤儲備工作。
生物質能和氫能產業:堅持政策激勵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兼顧近期技術開發與戰略儲備,支持凱迪控股、都市環保等生物質能項目、理工新能源電動車用燃料電池項目的發展,鼓勵企業參與國家相關示范工程的建設;關注3G市場發展帶來的氫燃料電池移動通信基站備用電源發展契機。
新能源技術咨詢服務業:重點支持新能源技術研發、工藝和產品設計、咨詢服務等高附加值創新活動,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承接和參與國內外新能源工程建設項目,通過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研發、技術集成、成套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開發,大力發展以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咨詢、能源合同管理、能源審計、減排項目投資等為代表的新興能源技術咨詢服務業。
新光源產業目標
——建成一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在東湖高新區內相對集中的10平方公里范圍內,集中布局LED產業;同時興建濱湖路LED產業帶,實現LED產業的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打造一條LED產業鏈。通過引進、新建、擴建項目,完善形成從外延材料、外延片生產、芯片制造、封裝及應用的較為完整的LED產業鏈,實現產業擴張和產品升級。2015年,實現LED產業及相關產業的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
——發展一批以LED及其相關配套產業為主的企業集團。通過政策驅動、資產重組和項目整合,培植一批具有相當競爭力的LED企業,形成2-3個產值過10億元的LED企業集團、5-8個產值過億元的LED應用產品生產企業,形成產業結構合理、規模適中的LED企業群。
——聚集一批LED領域的優秀科學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人才隊伍。形成一支層次明晰、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熟練的職業技術工人和從事管理、經營和中介服務的企業家群體。
——建設一流的LED技術創新體系。按照“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的創新戰略,從“研究開發、產業化、支撐服務、人才資源”等四個關鍵環節,組建LED產學研聯盟、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為LED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