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全國核電標桿電價為每千瓦時0.43元 | 07-03 |
國家發展改革委部署完善核電價格形成機制 為促進核電健康發展,合理引導核電投資,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部署完善核電上網電價機制。 通知規定,將現行核電上網電價由個別定價改為對新建核電機組實行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并核定全國核電標桿電價為每千瓦時0.43元。 通知強調,核電標桿電價保持相對穩定,今后將根據核電技術進步、成本變化、電力市場供需狀況等對核電標桿電價定期評估并適時…… |
煤電互保政府間博弈升級 “三西”煤深受其害 | 07-01 |
業內人士稱,現在煤的價錢太低,已經跌破盈虧平衡線,鄂爾多斯很多企業巨虧;新上的一些煤礦項目都進展不下去了。 5月份以來,河南率先出臺“煤電互保”相關政策措施,鼓勵當地火電企業使用本省煤,來支持本省煤炭企業去庫存;之后,市場傳出山東、山西、陜西、安徽甚至湖南等省份的地方政府相繼跟進,采取直接或間接措施限制外省煤進入本省。 煤炭“救市”由河南一省的“星星之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勢”…… |
陽光電源報告稱:電站項目確認有望增厚業績 | 07-01 |
國信證券7月1日發布陽光電源的研究報告稱,6月29日公司公告稱同酒泉朝陽公司和酒泉三陽公司簽訂的100MW的電站建設項目目前已累計上述兩家公司預付工程進度款約3.3億元。目前兩個項目均已獲得甘肅省發改委關于目標項目上網電價1元/千瓦時的批復,簽訂了并網調度協議。 酒泉朝陽項目已通過了甘肅省電力建設工程質量監督中心的驗收,電力公司并網驗收工作正在進行中。酒泉三陽項目已完成基礎施工,…… |
非民用天然氣價格上調 平均每立方米漲0.26元 | 06-30 |
國家發改委6月28日發布通知,自今年7月10日起上調非居民天然氣價格,居民用氣暫不調整。調價后全國平均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上漲0.26元,上漲資金規模在180億元。發改委表示,這次改革對于整體物價的影響不大。 兩種氣調價幅度不同 據了解,此次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調整,分為存量氣和增量氣。存量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0.4元,其中,化肥用…… |
國家能源局“定調”分布式光伏暫“自發自用” | 06-28 |
首設“0.45元度電補貼”上限 國家能源局“定調” 分布式光伏暫“自發自用” 光伏業內人士認為,0.45元/千瓦時的補貼標準可將光伏電站投資IRR(內部收益率)提升至14%左右。這一指標足以為“錢緊”的光伏業吸引到相當規模的產業投資 歐盟初裁塵埃落定后,光伏業的好消息反而接連不斷。 繼6月14日二度成為國務院常務會議重要議題后,日前,為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
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政策現雛形 高門檻被質疑 | 06-26 |
近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座談會,研究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具體措施,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建設工作進行部署。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會上,國家能源局提出《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工作方案》。方案擬定的示范項目度電補貼資金為不超過0.45元/千瓦時。方案要求,與會的7省7市能源局需在7月10日前完成示范區實施方案并上報,獲批示范區需在2013年7月底前啟動項目建設。 …… |
政府應修改補貼方法直接向消費者發放節能補貼 | 06-26 |
近日,有關家電企業騙取國家節能補貼的新聞引來輿論一片嘩然,但筆者認為不應對涉事企業進行過多道義上的責難,政府也不可因噎廢食,而是應該及時修改補貼方法。 國家審計署日前公布的審計公告顯示,在去年6月起實施的節能惠民政策中,有8家知名企業騙取節能家電補貼近9062萬元。 此外,審計署發現348個項目單位擠占挪用、虛報冒領“三款科目”資金16.17億元。“三款科目”是能源節約利用、可…… |
強強聯合 中美或可聯手制衡歐盟光伏“雙反” | 06-26 |
針對歐委會提交的對華光伏“雙反”方案,歐盟內部18個國家政府持反對立場,其中以英德為主,此外,還有5個國家棄權,另有4個國家則持支持立場,其中以法國為核心。最終歐委會依然如期做出了反傾銷的初裁決定。這樣的結果其實頗為吊詭,既然歐委會做出了“雙反”的決定,那么英德等國又為何要反對呢?難道歐委會與作為歐盟主要國家的英德間存在利益沖突嗎?答案顯然不是,唯一的可能便是他們在光伏“雙反”問題…… |
光伏業深陷“嚴冬” 四川政企攜手“抗寒” | 06-26 |
2013年,光伏產業持續低迷,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讓我國光伏行業繼續深陷“嚴冬”。6月24日,省發展改革委再次對全省光伏企業進行調研。 作為我國多晶硅研發和產業化的發祥地,樂山光伏行業現狀如何?行業不景氣對社會就業影響幾多?面對嚴寒,政企如何攜手“過冬”?6月中旬,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樂山市政府有關部門、光伏企業、職業技術學院。 行業受創 對當地就業影響并不大 6…… |
審計署:格力等家電巨頭騙取近億元節能補貼 | 06-25 |
6月21日審計署發布公告,在國家推行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等補貼政策的過程中,企業存在的騙補現象嚴重,其中不乏行業龍頭,可謂拿補貼“上癮”。 何以利國惠民的政策成了不法企業的斂財之道?弄虛作假又怎能通過層層審核?騙補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在于有漏洞可鉆。雖然節能家電補貼政策已經停止執行,工信部也早就規定淘汰落后產能主要依據能耗物和清潔生產標準。但是,在其他行業的補貼中,會不會也還有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