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遇貿易壁壘
美國是全球風電行業第三大市場,在新增裝機容量上,且呈現出明顯上升的趨勢。
截至2010年底,在美國風電占全部發電量的比例只有2.3%,而布什政府時期制定的計劃中,到2030年應有20%的電力供應來自于風電。
2011年美國新增風電發電容量增長36%,在全球居于首位。
但在美國市場,風電是政策制定者在考慮就業問題時的一個重要行業。
風機制造行業中,包括葉輪、渦輪機、風電塔、變流器等諸多部件。在美國,這一產業涉及400多家工廠以及7.5萬名雇員。
國內風機主機廠商目前僅有金風、華銳等廠家將產品送入美國市場,但美國對于中國風電產業的反傾銷已經開始。
2011年12月29日,美國風電塔聯盟向美商務部及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進口自中國的應用級風電塔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尋求征收超過64.37%的關稅。
■ 特寫
股民機構折戟“中石油第二”
河南股民老馬最近很痛苦。因為自上市當天就買入華銳風電,至今仍被套牢,老馬已變成了半個風電專家。
老馬說,當時是看好新能源尤其是風電,二是看好闞治東和尉文淵這樣的明星股東,三是覺得新股不應一直跌。不過最終證明這僅是老馬的“一廂情愿”。
政策一變臉,市場立即有反應。從去年5月起,華銳風電股價開始大跳水,從60元一直跌至26元,跌幅高達63%。此后一蹶不振,目前股價已跌至16元的水平。
像老馬這樣買華銳風電被套的股民不在少數。在股吧和論壇上,股民戲稱華銳風電為“中石油第二”。
去年“打新”的機構資金同樣在“中石油第二”身上遭受重創。
其中最突出的是險資太平洋系——7只產品合計網下申購時獲配724萬股(經去年10轉10后為1448萬股),總投入6.52億元,至去年末合計持有1075萬股,為場內第一大機構勢力,對應現價的市值僅剩1.63億元。
華銳上市時的市盈率是48倍,目前市盈率為36倍。“A股市場的估值太高了,這樣的市盈率在美國市場和香港市場是不敢想象的。”F&S(佛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曹寅認為,目前華銳股價的下挫是價值正常回歸。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