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煤炭市場呈現出“淡季不淡”的明顯特征,在傳統煤炭消費淡季下,煤價出現大幅度上漲,一度接近千元關口,創歷史高位水平。目前正值“迎峰度夏”關鍵時點,分析造成煤價大幅波動的原因有利于把握后市運行節奏,同時,也對下游用戶的生產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分析認為,具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電煤消費旺盛。全球經濟復蘇,帶動能源消費增長,尤其國內經濟恢復強勁,全社會用電量較快增長。1-4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255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1%,其中,4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3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2%。從火力發電量來看,1-4月,火力發電量18901億千瓦時,增長18.9%。從沿海八省日耗來看,3月份以來,沿海八省日耗基本保持在170萬噸以上,超八成時間保持在180萬噸以上,個別時段甚至突破200萬噸,遠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致使電煤消費長期處于偏高水平,為應對電煤消費旺季,終端用戶北上補庫積極,對煤價形成強有力支撐。
二是供應后勁不足。產量方面,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煤炭產量6.2億噸,同比增長25.0%,受去年基數較低影響,增長幅度表現較大,但產量基本處于正常水平。從3月份開始,受保供任務結束,安全、環保檢查力度加嚴影響,煤炭產量開始下降,且降幅擴大。3月份煤炭產量3.4億噸,同比下降0.2%,4月份煤炭產量3.2億噸,環比下降5.4%,同比下降1.8%。
進口方面,今年以來,進口煤量持續低位,月度進口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降幅較大。
綜合國內煤炭產量和進口煤量來看,整體供應呈逐月減少趨勢,后勁不足特征表現明顯。
三是各環節庫存低位。1、全國煤炭企業庫存處于低位。3月份開始,全國煤炭企業庫存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并呈擴大趨勢。根據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截止4月末,全國主要煤炭企業庫存4800萬噸,同比減少1556萬噸,基于去年疫情影響,煤炭企業庫存堆積,造成去年基數較高,同比相差較大,但從絕對數值來看,仍處于大幅偏低水平。
2、全國主要港口庫存處于近四年同期低位。受煤炭供應不理想影響,今年以來全國主要港口庫存始終處于近年低位。根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主要港口庫存處于近四年同期低位,基本與2018年同期庫存水平相當,低于去年500多萬噸,低于2019年同期1100多萬噸。
3、終端庫存低位。在去年四季度煤炭消費旺盛以及高煤價影響下,終端累庫困難,導致庫存創近年新低。隨后自1月中旬開啟的煤價長時間大幅下跌又抑制了終端補庫積極性,導致今年初終端庫存仍處于偏低水平。
各環節庫存低位,“蓄水池”作用減弱,尤其終端庫存長時間處于偏低水平,大大削弱了其對煤價波動的抵抗能力,放大了煤價波動的彈性空間。另外長時間高企的煤價導致終端補庫壓力增加,采購節奏的延遲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煤價波動的力度和周期。
目前保供穩價措施穩步推進,高企的煤價有一定程度回落,但應看到目前煤炭供需基本面仍然偏緊,煤價底部支撐依然較強。在即將到來煤炭消費旺季前,電廠積極補庫需求較強,很容易形成需求驅動的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