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功補償的作用是將原來由電網提供的感性負荷所需的無功功率改由與之處于同一位置或最近位置上的補償電容器提供,借以減小網上所傳輸的無功電流,達到降低網損、開發電網潛在容量的目的。
用電負荷無功需求的基本傾向是向上一級供電電網索取無功功率,因此可以在配電網采取無功優化補償技術。
第一級:抽油機井單井的低壓無功就地(動態)補償。
據大量統計數據,國內各油田抽油機驅動電機的自然平均功率因數為0.4左右,是油田配電網的最大無功需求者,也是三[注]級無功補償的最底層,補償的重點。只有這一級得到了合理的補償,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配電網上所傳輸的無功功率,降低網損。
本著“就地補償、自給自足”的原則,這一級的補償屬于就地補償,即在驅動電機的配電箱上并聯補償電容器,最大限度地滿足異步電機的無功需求。
考慮到抽油機是周期性變化的負荷,在抽油機單井配電箱原來已有固定低壓補償電容器的基礎上,采用低壓無功動態補償技術,可以改變以往機采電機傳統的固定電容補償方式,解決了電機低壓補償容量受勵磁電流限制、補償量嚴重不足及補償量不能隨負荷變化的問題,使機采電機運行功率因數穩定在0.9以上,大幅度地減少配電網所傳輸的無功電量。
這一級的補償容量應由驅動電機的參數來決定。同時這一級也包括中轉站的低壓無功自動補償。
第二級:配電網高壓無功分散補償。
第一級補償后,從系統經濟技術角度考慮,功率因數一般不補償到1,因此抽油機驅動電機所需的無功功率還會有一定缺口;同時配電變壓器也需要一部分無功功率進行勵磁,因此可在配電網的合適位置安裝高壓分散補償電容,用以補償單井無功就地補償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減少網上所傳送的無功功率。
這一級補償容量應由無功優化補償軟件計算后確定其最佳投放位置和容量。
第三[注]級:變電所高壓無功自動跟蹤補償。
經過前二級無功補償后,配電網的功率因數可達到一定水平。但配電網各節點(抽油機井)的無功功率還有一定缺口,同時變電所主變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無功功率。如果這一級不進行補償,這要通過35kV線路從上一級變電所輸送無功功率,產生高壓網損。
由于油田生產的特殊規律,電力負荷是經常變化的,如注水系統開泵臺數的變化,配電網運行方式的改變及抽油機負荷的周期性變化,為使系統功率因數能穩定在一定水平上,這一級采用具有自動跟蹤調節功能的無功自動補償裝置。 這一級的補償容量也需要由無功優化補償軟件計算后確定其最佳補償容量。
通過采用這些技術,可有效地降低網損,基本上可實現配電網的優化運行。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