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我國向低碳發展模式轉變的制約因素;總體技術水平落后是制約低碳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等。但與此同時,城市(區域)發展低碳經濟也面臨著諸多的機遇。
建設低碳城市(區域),構建綠色體系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對城市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大力發展低碳經濟,高效利用土地、能源、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工業布局低碳化、循環化。急需構建綠色經濟系統,包括綠色交通體系、綠色物流體系、綠色農業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倡導綠色消費等。盡快建立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指導低碳城市發展。
中國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并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貢獻。要完成"十一五"約束性指標和落實《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關鍵在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動全社會力量,繼續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并以此為切入點,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發展。
發展低碳經濟有助于實現氣候變化背景下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但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我國向低碳發展模式轉變的制約因素;所處發展階段與發展低碳經濟之間存在尖銳矛盾;總體技術水平落后等。
低碳經濟有助于實現城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有助于推進城市(區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為城市(區域)水利建設提供發展機遇;能夠為城市(區域)可能承擔的二氧化碳減排限排義務做準備。
要對城市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大力發展低碳經濟,高效利用土地、能源、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工業布局低碳化、循環化。構建綠色經濟系統,包括綠色交通體系、綠色物流體系、綠色農業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倡導綠色消費等。
時下,氣候變暖正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發展低碳經濟因此成為全球發展的大趨勢。以此為契機,世界各國正在步入"后工業革命"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發展低碳經濟,構建綠色體系。 低碳經濟是綠色經濟的重要內涵。近年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特征的低碳經濟也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
英國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積極倡導低碳經濟的國家。2003年,英國政府在《能源白皮書》中提出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計劃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減少20%,到2050年減少60%,到2050年建立低碳經濟社會。 2008年5月31日~6月8日,英國伯明翰市舉辦了第一屆國家氣候變化節,發布了《氣候變化戰略》,提出"后碳時代城市"目標,如2026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人均排放從6.6噸下降到2.8噸等。
歐盟承諾到2020年將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總量的比例提高到20%,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減少20%,將生物燃料在交通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10%。此外,歐盟單方面承諾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0%,從而帶動歐盟經濟向高能效、低排放方向轉型,以此引領全球進入"后工業革命"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發展低碳經濟,構建綠色體系。
2009年1月25日,美國白宮發布了一份奧巴馬總統論述"美國經濟恢復和再投資計劃"的報告,這一報告提出美國已將能源、教育、健康和基礎設施建設列為最重要的領域。在能源方面,奧巴馬提出,為加速推進清潔能源經濟,美國在未來3年內將把風能、太陽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生產能力再提高1倍,將開始建造新的長達4800公里的傳輸電網,以方便傳輸這種新的能源。
奧巴馬已公布的能源政策還包括:未來10年,政府將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研究,風能、太陽能和其他替代能源公司將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政府資助;到2012年,美國發電量的10%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將加大對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等新能源技術的投資力度;將大規模改造聯邦政府辦公樓,推行綠色建筑,對全國公共建筑進行節能改造。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