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口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國內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迅猛,出口也成為消納龐大產能的主要渠道。
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近年快速增長。在我國出口貿易因金融危機受挫的情況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卻逆勢增加。2008年,太陽能產品全年出口達63.64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38%;2009年1~8月份,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即達87.21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長123.37%。
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國內太陽能產品出口表現出以下幾項特征:
光伏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市場,國內市場份額很小,太陽能光伏產品成為我國外貿出口新的增長點。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出口量快速增長,最近5年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40%以上。其中,出口歐洲為28.29億美元,同比增長290%;出口大洋洲為1.11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在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背景下,光伏產業的增長前景將更為廣闊。
研發和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全球太陽能技術的專利量近些年總體保持穩定,但來自中國的專利量卻增勢強勁。2000年以來,太陽能專利的大部分權利人來自日本,占45%;美國以21%排名第二;德國、中國緊隨其后,分別為10%和8%。截至2008年,我國太陽能發明專利排名前列的專利權人主要是學術機構,這可能是因為政府將太陽能發電技術方面的研發資金主要投向了學術機構。
出口市場受到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我國的光伏產業發展主要得益于國際市場,98%的產成品依賴出口。但是,這幾年,由于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國政府的扶持,上述國家的光伏產業迅速發展,光伏發電成本迅速下降。各國很可能通過提高準入門檻來限制國外產品。
金融危機導致多晶硅價格下跌,再加上企業缺乏關鍵技術,致使國內太陽能光伏企業海外訂單銳減。過去,在歐美國家,光伏發電與傳統發電方式之間的差價往往由政府補貼。但金融危機爆發后,西方國家削減或取消了對光電的價格補貼,從而導致光電市場急速萎縮。目前,我國光伏發電裝機還不足電池產量的1%,一旦國際市場有變,大量的光伏電池將滯銷,風險極大。
加工貿易為主,尚未建立自主研發體系。從2009年1~6月的出口統計看出,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占58%,一般貿易出口占34%。出口價格下降很快,低價競銷現象明顯。目前,光伏生產技術更新換代較快,光伏產品技術朝著全產業鏈優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而我國仍是各產業鏈單兵作戰。因此,亟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