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混合動力汽車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首先是世界原油價格頻頻上拉,帶來全球性的節油熱潮,中國政府對環保的要求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倡導,都加強了汽車行業更深層的思考。
我國汽車行業必須高度重視能源戰略,關注世界未來汽車新動力的發展趨向,加快汽車新動力的研究和開發。這不僅是中國汽車工業也是世界汽車產業共同面臨的戰略任務。由于汽車混合動力技術使能源利用率由原來的60%%至70%%提高到了95%%以上,混合動力車可以節省近一半汽油,尾氣污染自然也減少一半,而且幾乎沒有發動機噪音。節能、環保效果明顯。
豐田PURUIS普銳斯混合動力車實現了國產化,眾多國內企業紛紛宣布開發混合動力車,但由此也引發了社會上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方認為混合動力車在市場份額上超不過1%,中國所有汽車廠商都押寶在混合動力車上,品牌不硬,車型不新,沒有核心技術,混合動力在中國是一個陷阱;另一方認為混合動力技術對于全世界的汽車企業都是一個新課題,中國本土汽車業有機會與跨國汽車公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將是中國汽車崛起的最佳機會。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戰略委員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胡安生認為,由于混合動力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現的現實性,節能、環保效果明顯,采用混合動力汽車是現階段解決環保和能源問題最為切實可行的方案。但是,由于混合動力汽車是在犧牲了部分環保利益的基礎上,可以滿足目前人們對汽車環保的基本要求,在結構上兩套系統 電池/電機和內燃機 同時安裝于本來只裝一套系統的汽車上,不僅加大了汽車本身的重量,也提高了對整體工藝及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說,混合動力汽車是傳統汽車時代向氫燃料電池汽車時代的過渡車型技術,雖然不是長遠之計,但據估計,仍有20年以上的較長市場周期,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內燃汽車生產能力,推動傳統汽車工業的改造發展。
在2001年年底,“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項目曾在全國進行項目研究開發的招投標,招標結果是,純電動轎車由上汽奇瑞、天津汽車牽頭研制;而混合動力客車由一汽、東風控股的東風電動汽車公司牽頭,利用各自的現有底盤技術開發;混合動力轎車由東風電動汽車公司負責開發;燃料電池客車則由北京客車總廠負責;燃料電池轎車項目則由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承擔,該公司由上汽集團、同濟大學及信息產業部電機研究所等單位共同投資成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科技部采用了新的項目管理方式促進方案落實。將以官、產、學、研四位一體的方式聯合組織攻關,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研究開發體制為保證。
由此可見,混合動力技術,是現階段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的情況下,最易于實行的環保節能的有效方案,而政府很早以前就對新能源的開發建設投注了大量精力,并進行有效部署,分階段進行實施,我們的汽車產業,尤其是大的汽車集團,在不同的汽車新動力研發方面進行著研究,汽車產業全面陷入混合動力陷阱的擔心似乎可以告慰。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們的中小型汽車廠家也先后宣布了各自的混合動力車計劃。使我們的擔憂有了出處,混合動力不能作為一種時尚來追逐。汽車制造企業應該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來面對,且不說在技術層面是否與現在已經在產的國際先進混合動力技術能夠短期內趕超,僅從市場角度來看,混合動力汽車是雙重驅動系統,造車成本上升是必然的,相對于上漲的油價,買車成本依然是大頭,那么有多少消費者會為環保意識買單,這恐怕是必須思考的問題,多一套系統,維修費用的上升,恐怕也是消費者注重的問題。所以混合動力汽車作為一個過渡車型,它的市場份額到底能占到多少?這是每個汽車廠家在投入開發前必須要自問的。我們不得不提醒汽車廠家們,在巨大投資面前,請保持冷靜,重復開發建設,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不僅是汽車廠家的損失,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損失,在我們國人如此期許著汽車產業騰飛的時代,請謹慎對待你們的事業。
而借此機會作秀的汽車廠家,當然不失為一種高明的營銷手段。有人認為,這是國際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的一次角逐,果真如此,我們剛起步的中國汽車企業更應謹慎對待,一哄而上的代價將是沉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