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產能是減污節能的關鍵 | 04-25 |
在我國的“十一五”規劃之中,把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作為約束性指標,凸現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思路。按照規劃,每年單位GDP能耗降低在4%左右,然而,作為“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降低能耗并未達到目標,這意味著未來幾年政府節能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嘧鳛楦哔Y源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且產能過剩的行業,已成為政府重點調控的行業之一。由于落后產能占5…… |
企業所得稅優惠將側重扶持節能 | 04-25 |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于日前正式發布。業內人士指出,該法不僅體現了以財稅手段促進社會公平和產業結構優化的精神,同時也適應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根據該法,2008年1月1日起,在我國的外資企業將與內資企業按照25%的統一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并將與內資企業平等享受更側重于產業結構優化的優惠稅率政策。與舊法相比,新法有如下亮點。 節能環保項…… |
道路運輸行業節能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 | 04-25 |
3月22日交通部能源管理辦公室在京召開道路運輸行業節能工作座談會,交通部副部長、部節能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黃先耀主持會議并講話! 〗K、山東、湖南、遼寧、河北、山西、上海等。ㄊ校┌思医煌ㄖ鞴懿块T或運輸管理部門;北京祥龍資產經營有限有限責任公司、蘇州汽車客運集團有限公司、廣西超大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國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中外運久凌儲運有限公司、廣東省深圳市運發實業有限公司、益陽…… |
綠色節能路上的兩個障礙 | 04-25 |
公共建筑設計追求新、奇、特及粗放型管理、住宅建筑的二次裝修已成為我國浪費能源的“樣板”和“能源殺手”。它們是我國推行節能的主要障礙。 在今天召開的第三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綜合論壇上,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做出上述論斷。 仇保興說,目前,我國建筑市場已成為某些不負責…… |
照明電器協會:合格率不足40% 節能燈未必節能 | 04-25 |
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的相關數據顯示,節能燈的耗電量僅為白熾燈泡的20%左右。然而,和節能燈的“節能”特質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目前市場上的節能燈產品還是讓消費者比較“耗能”,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此次來自國家工商總局的最新消息,又一次讓節能燈上了“黑名單”——根據工商總局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流通領域節能燈的質量監測,結果顯示,節能燈的質量并不樂觀,合格率僅為39.3%。據介紹,此次抽檢的61…… |
政府部門緣何淪為節能“反面教材” | 04-25 |
在第三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尖銳抨擊一些政府部門公共建筑不節能,已成為典型的反面教材。有兩個直轄市機關辦公樓單位面積耗電量均高于紐約市政府、德國城市政府的水平,是城鎮居民用電量的10.6倍,農民用電量的36倍(3月27日《新京報》)。 中國遠未達到美國、德國的富裕程度,可少數機關辦公樓用電量是紐約的兩倍之多,是城市居民的10多倍,甚至是農民的幾…… |
倡導節能環保應從精英做起 | 04-25 |
本報記者杜鵑 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花了大量篇幅談到節能環保問題,對此,記者在8日采訪全國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時,他表示:“這表現了政府敢于挑戰,令人欽佩,我們也深受鼓舞!薄 〉屗氩幻靼椎氖,節能降耗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般的深奧的問題,可實施起來為什么這么難? 作為一名節能環保行業的領先者,觀察建筑是黃鳴的“職業偏好”。 他毫不留情地批評了北京許多所謂的…… |
全國政協委員任啟興:為節能降耗提三點建議 | 04-25 |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宋常青、黃會清)“節能降耗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比珖䥇f委員任啟興為此提出三點建議:國家在重視考核萬元GDP能耗的同時,應及時修訂和發布大宗高耗能產品的能耗定額,并將其納入考核指標。 作為高耗能產品,火力發電、鋼鐵、電解鋁、硅鐵、電…… |
關注節能減排:節能減排堪憂 “區域限批”亮劍 | 04-25 |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胡梅娟、翟偉、劉云伶)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等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一組數字令人警醒:目前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嚴重污染;全國尚有3.6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 “目前拉動GDP的許多動力來自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比珖䥇f委員周紹熹認為,以造紙企業、化工建材…… |
關注節能減排:不動真格的換不來藍天碧水 | 04-25 |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高風、劉云伶)“面對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地方政府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完成‘硬指標’要出‘硬招數’,不動‘真格的’換不來‘藍天碧水’”。在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過程中,史和平代表的意見傳達了不少代表委員的心聲。 史和平代表說:“從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發展方式轉變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