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6500萬噸。2009年將繼續推進“上大壓小”,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1500萬千瓦,同時加快大型、高效、清潔燃煤機組的建設。
二是推進煤炭資源整合。我國煤炭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大礦產量占60%左右,中小礦產量占40%左右。2007年原煤產量25.4億噸,有1.4萬個煤礦,平均產量18萬噸。當前煤炭供應基本平衡并開始向寬松方向發展,為加快煤炭資源重組整合,加大關閉小煤礦提供了時機。要采取措施解決小煤礦小、散、亂、差等突出問題,促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要繼續加強國家規劃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加快批準礦區總體規劃,建設現代化的大礦井、大企業、大集團,提高煤炭生產集約化程度和安全生產水平。
三是積極加快發展核電。核電是一種清潔能源,不產生煙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也不存在大運量、大距離的燃料運輸問題。根據國際能源組織統計,2005年世界核電裝機3.74億千瓦,核電裝機占總發電裝機的比例,全球為9.66%,法國56.21%、韓國26.86%、日本19.00%、德國17.07%、美國10.45%;而2007年我國核電裝機占總發電裝機比例僅為1.27%。2007年世界核電消費2.73萬億千瓦時,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5.61%;而我國大陸核電消費626億千瓦時,占一次能源消費量僅為0.77%。發展核電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方向,今后若干年應大力發展核電。為此,要加快研究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核電裝備制造能力建設,制定核電管理的法規。2009年,要新開工建設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廣東腰古和山東榮成等核電站。
四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定鼓勵風電加快發展的政策,加快我國西南水電開發,加快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風電開發方面,2008年預計全年新增裝機400萬千瓦,年底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這就意味著風電裝機規模超過了核電,我國將超過印度而排名風電裝機規模世界第四;新增裝機速度超過西班牙,而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發展第二快的國家。要按照“融入大電網、建設大基地”的要求,力爭用10多年時間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江蘇等地形成幾個上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爭取實現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1億千瓦左右。
五是培育大型能源企業集團。在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通過規劃和政策支持,從體制和運行機制上提供保障,引導企業實現跨行業融合和重組,鼓勵煤、電、路、港、化等相關產業聯營或一體化發展,提高國家對能源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三)加強國際合作,擴大利用海外能源資源
支持能源企業利用海外能源資源和開拓海外市場,保障我國能源和經濟安全。
一是加強國際能源對話交流。積極參與中美、中俄、中日、中國與歐盟等雙邊和APEC、東盟與中日韓(10+3)能源合作、國際能源論壇等多邊交流與對話,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行國際能源秩序,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營造良好的國際能源合作環境。
二是擴大海外油氣資源合作開發。充分利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和能源市場疲軟的有利時機,加大同能源生產國及周邊國家的能源合作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加大同有關國家的能源資源合作力度,擴大油氣領域投資規模,實施多元化的全球油氣開發利用戰略。利用國際市場價格大幅回落的時機,增加油氣資源的進口。抓好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中哈二期石油管線建設,積極推動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建設工作,提高我國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
三是加強能源資源戰略儲備。我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一期已基本建成。二期石油儲備基地規劃已經完成,庫容將達到2680萬立方米,要積極推進二期基地建設。推進商業石油儲備,鼓勵企業利用閑置的商業庫容,增加石油儲備。還要建立其他戰略能源物資的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
(四)增強自主創新,推進能源科技裝備進步
國際經濟衰退和能源需求疲軟,為我國引進先進能源技術和裝備創造了比以往更為有利的條件。近些年,我國能源技術和裝備雖然有了很大進步,但很多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我們要繼續高度重視能源科技的發展。一方面,要利用當前時機,爭取以較低成本引進更多更好的先進能源技術、裝備和優秀人才,開展同有關國家在潔凈煤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氫能等重大能源技術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強能源技術自主研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加科研投入,大力組織先進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依托國家重點能源工程,帶動裝備制造業技術進步。落實鼓勵購買和使用首臺首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優惠政策。要大力推進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