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濱海新區隆重召開。本次論壇將圍繞"汽車社會與產業未來"這一年度主題,以戰略性的高度、前瞻性的思維、國際化的視野,共同探索汽車產業發展之路,促進汽車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以下9月4日全體會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博士演講。
馮飛: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非常榮幸參加這個權威性、大規模的年度汽車產業峰會。
今天我講兩個大的題目,確實有一定的挑戰性。我想就能源戰略和汽車產業的發展談幾個看法。
能源,第一個問題是節能問題。自從十一五以來,我們確定了能源優先的戰略思路。我覺得我們很多年前,在04年提了一個觀點,就是把資源節約作為新時期的基本國策。幾年以后被中央采納,十二五節能目標是單位GDP能耗下降16%。再來看看十一五,我們十一五的時候單位總體能耗下降20%實際完成19.1%。
從節能目標完成的情況來看,是三個領域、三個途徑。三個領域就是工業、交通和建筑。從三個領域的情況來看,十一五主要還是工業超額完成,而使得我們能夠達到19.1%,接近20%的目標。統計數據來看,我們整個工業單位增加值所實現的節能,節能的總量超過全社會的節能量。工業節能由于成績比較突出,20%幾的單位增加值能耗的下降,彌補了建筑和交通節能成績不太好這樣一個情況。也就對于十二五來講,從這三個領域來看,除了工業之外,建筑和交通的節能,我認為形勢是非常嚴峻的。盡管十二五時期單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標比十一五20%看著數據上要少一點,但是難度要大。為什么難度大呢?十一五主要是靠工業,十二五僅僅靠工業不行。交通和建筑領域的節能必須要有顯著的成績才行。工業在十一五時期單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5%左右。在前幾天討論十二五時期工業領域節能的時候講到,工業領域的十二五節能恐怕很難達到20%左右。可能在16%、17%。也就是說,如果在完成十二五總的單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標,交通領域、建筑領域的節能要比十一五做得好得多。這是第一個從三個領域來看。
三個途徑,一是結構節能,二是技術節能,三是管理節能,三種方法來實現節能。就十一五的情況來看主要還是技術節能完成的,主要的貢獻來自于技術節能。技術節能的貢獻率大概在80%以上。我指的是全社會單位GDP能耗的下降。技術節能中,技術節能是單位產品能耗的下降,比如說火電供電煤耗下降。技術節能中主要還是采取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關閉小的生產能力這樣的方法來實現。當然,也有真正采取技術節能的途徑。但主要還是靠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完成。換句話說,十二五我們還有多大的潛力淘汰生產能力,十一五期間落后的煉鐵能力已經淘汰了一億多公斤。十二五期間空間還有,但是絕對不會有十一五期間有這么大的空間。在三個節能途徑中,十二五更多的要靠機構節能貢獻。技術節能中,不是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就能夠解決的,確實需要采用節能的新技術和新設備。要提升管理節能的貢獻率。從整個形勢來看,十二五期間,雖然完成16%的能耗下降的目標數據看起來小一點,但是難度大得多。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在考慮十二五期間交通領域的節能是什么。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