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企業中燃料成本占發電成本70%—80%,在當前燃料供應形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隨著燃料價格不斷上漲,發電成本不斷增加,控價降本未能充分發揮效能,導致煤電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
電廠煤炭采購成本管控措施:
1.深挖錯峰采購,降燃料采購成本。
一是差異化策略。通過分析市場趨勢變化,綜合把握量價關系,研究探索與其他發電集團之間的差異化采購策略,避免集中時間段采購,人為推漲煤炭采購價格。
二是建立儲煤基地。發揮集約化采購優勢,依托燃料物流公司著力在資源腹地、北方港口、沿江港口及岳陽或枝城(浩吉沿線)建立儲煤基地,在低煤價寬松期大量采購,在高價緊張期供應電廠,把牢控價主動權,實現“保供、控價”目的,實現集團利益最大化。全年最低煤價期與最高煤價期價差約150-200元/噸。
三是推行“左手法則”。利用大數據分析尋求歷年低煤價期共性,抓住煤價低點,再用“左手法則”在次低、最低煤價期逐步建倉采購,確保合同兌現。
2.推行經濟調運,降低物流成本。
一是鐵路煤加強與資源側溝通,實現鐵路直達煤的源頭控制,避免集中發運造成壓車,減少車皮延時費;下水煤追求船期精準,確保船貨匹配,降低滯期費用。
二是利用集約化采購優勢,與二港過駁港口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降低二港過駁費。
三是引入阿米巴經營理念,獨立核算每批次燃料物流成本及綜合損耗,建立評價體系,納入績效考核,激發調運人員工作積極性,提升燃料物流環節管控水平。
3.加大摻配摻燒力度,降低入爐成本。
在保證機組安全環保運行基礎上,做好區域采購、摻配燒等部門有效協同,通過制定全月摻配摻燒方案及煤場存煤結構,提出經濟煤種采購計劃,推進區域燃料精益摻配摻燒管理,挖掘入爐側管理效益。
基于數字化煤場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精準摻燒。建立煤炭指標評價體系,包括煤炭的安全指標、經濟指標、效率指標、環保指標。建立摻燒方案,在完成不同負荷下的鍋爐優化燃燒數學模型數據庫的基礎上,將來煤信息、發電計劃、負荷計劃、煤場庫存、設備運行工況等數據錄入系統后,自動生成最經濟、最環保、綜合最優的摻配方案。評價摻燒效果,系統實時跟蹤摻燒效果,將爐膛溫度、排煙溫度、氧化硫出入口濃度、氧化氮出入口濃度、粉塵濃度等數據全部匯總在系統平臺中,與預測值進行對比分析,修正偏差,并繼續預測后期摻燒結果,同時運行人員進行相應調整,達到摻燒最優值。
|